【热】《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看这样的电影,我能够触摸到那一颗颗纤细而善良的心灵,他们绝不是社会的残渣,绝不是被遗弃的问题少年(那个纵火犯巴冬除外)。
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我曾经有过多少次,为那许多微末甚至是琐碎的场景所感动。我们的静、站立以及唏嘘,绝不是因为我们观看的场所没有空调,诺大个阶梯教室,已经无声地容纳了一百多号人的汗水和激动。虽然只有头顶或者更远处几片风叶在转动,根本无法解除那些夏天的躁热,但此刻没有埋怨,只有心灵的共振。
风中飞舞的风筝,夜里疲惫的扫帚,那些欢笑和痛楚,在明亮与黑暗之间徘徊,很多孩子的双重性格在影片中一展无余。他们的一半是天使般的微笑和美妙的歌声,一半是魔鬼般的残忍和恶作剧。他们一面弹伤老学监的眼睛,偷走新学监的资料,甚至校长的钞票,一面却认真地参加合唱团的训练,传递着天籁般无邪的音乐……正是这些,构成整部影片画面的明暗交替,这些错落不仅深深地震撼着我们,更深深地牵引着影片主人公马修的百转柔肠。这个最后被歇斯底里的校长定位为“失败的音乐家”“失业的学监”的男子,朴素的外表下有着一颗非同寻常的爱心。他的爱是包容,当一个孩子弹伤老学监的眼睛时,同意他去照顾,不告诉校长免受惩罚;他的爱是无私,他对待每个孩子都一视同仁,连那个最邪恶的巴冬被校长棍打和禁闭时,能够很遗憾地感慨:他是我唯一的男中音啊!他的爱是尊重,他总是用音乐和温暖去走近这些淘气的孩子,用满腔的爱去感动这些幼小的心灵,使他们改邪归正,引导他们走向光明的春天。
他总是用自己的爱营造孩子们的爱,他用爱铸就“乐谱架”的动情歌唱,他用爱感化“天使魔鬼”皮埃尔不逊的心灵,他用爱赢得“助理”的永远相伴。他一直无声地抵制着反抗着校长威慑人心的棍棒教育。虽然最终自己不得其果,流浪天涯成了最后的归宿,但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包裹着爱和留恋的纸飞机从窗内一只只地飞出来。我们还看到影片中那些个反例——巴冬纵火焚校,校长的被辞退。于是我们又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爱的力量和伟大。
“看看你经过的路上/孩子们迷了路/向他们伸出手/拉他们一把/步向往后的日子
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热忱/荣耀之巷
童年的欢乐/转瞬消逝被遗忘/一道绚烂金光/在小道尽头闪亮
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热忱
荣耀之巷”
影片的最后,天籁之音冉冉升起于一条被绿荫覆盖的春天的小巷。沿着这条小巷望去,我们看到了前方不远处的光明和灿烂。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星期五下午,我们在教室里观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电影前面的人物关系有些复杂,不过在后面,我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讲了马修老师来到一个名叫“池塘之底”的学校当代课老师。可是他所在的那个班的学生都很调皮,但马修老师以一颗仁爱的心来对待那些学生。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最后把孩子们的心灵净化了,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整部电影里,我最记得那次哈森校长外出,马修先生给大家放了一天假,带着孩子们去森林里玩捉迷藏。可是不知为什么,学校突然起火了,哈森先生回来后,很愤怒,把马修辞退了。在马修最后一次走过教学楼下面时,学生们锁了门,把写有字和自己名字的纸飞机扔出窗外,并唱起了马修教过他们的歌,为马修送别。马修捡起了一些纸飞机,当中有莫安琦和一个不会唱歌的小男孩派皮诺的。他最后看了一眼窗口那些摇动的手,带着纸飞机离开了。我很感动,马修只教了他们一些简单的音乐,并给了他们自由,这对他们来说无比重要!
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深受感触,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像校长一样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有时我们上课不听讲有些老师就会惩罚我们:伸手给老师打,或罚站。他们认为只有通过严惩才能维护课堂纪律。但却适得其反,使我们产生逆反心理,我们觉得老师很讨厌,就偏不听老师的课,或产生怕老师的心理。在家庭中我们的父母也有这样的教育方式,上个星期爸爸教我写作业,我没认真听他就一巴掌打向我的头。当时我心里想,爸爸太凶了,我以后都不理他了,也不想写作业了。所以严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特别是用在教育孩子的身上。
这部电影,多数是讲马修如何感化学生的。但从中表达出了马修对孩子的关爱,以及孩子们对给予他们最珍贵东西的马修先生的感激。这部电影的含义很深,但是,它是一部很让人受鼓舞的电影。看过它的人,一定都能从中感悟到一些道理吧。我希望不管是在学校或是家庭教育上应该像马修老师一样用理解、宽容的人性化教育方式,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好教学,使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得到我们的认可。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世上只有不负责的老师,没有真正的坏学生”,这是从电影中得到的道理。克莱蒙·马修是“一个过气的音乐家和代课老师”,却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一生。可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经师易遇,人师难求。学生对老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品德。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以身作则戒烟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一次,张伯苓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于是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不但不听劝,还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对身体就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问,歉意地笑了笑,答应戒烟,同时也让其他教师一起当众毁烟。从那以后,张伯苓再也不吸烟了,那个学生也把烟戒了。
教师的品德宛如一盏明灯,在黑暗中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同样,如果没有马修,谁会相信,那样一群已经被社会“淘汰”的孩子会有美好的未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对教师认可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才能。
“我一看见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这句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一生。此句话出自皮尔保罗一位校长之口。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在他不长的人生中,只有奶奶振奋过他一次,他坚信皮尔校长的话,从此他的衣服不像往常污秽,语言不再肮脏,行动不再漫无目的。经过40年的努力,他成功当上了州长。
看吧,老师的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幼小心灵的一生。所以,只要对学生充满希望,就会有创造奇迹的可能。马修老师不仅是电影里的角色,也是现实世界中那些德艺双馨的师者形象化身。
兴学之本,惟有师范。学生对教师钦佩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管教。
有一天,陶行知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到办公室,分别给了他们四块糖。陶行知说: ……此处隐藏2971个字……过学……许多伟人成功前都被否定和嘲笑过,而他们之所以有远大前程,就是因为教育从来不相信他们“坏”。
凡事都有好和坏,一个孩子如同一张白纸,有怎样的教育就有怎样的人生。“放牛班”的春天是一个奇迹,也是天下所有“坏”孩子父母期待的奇迹。请相信,没有绝对的坏,只有绝对“坏”的教育。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今天,周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那就是——放牛娃的春天,接下来就让我讲一讲这部电影吧!
这个学校非比寻常,他和我们现在的学校与众不同。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在学校里发生的种种事件,电影的主人公克莱蒙马修,他是一名代课老师,以前也是个音乐家。但,就是因为马修老师,这所学校从冰冷到了温暖。以前,这所学校的校长,哈善,他可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他永远不在乎这这些学生,一直为自己着想,他一直强加给学生一些迫切感,使学生们生活得很不开心,他们的校规是这样的:犯错者必须处罚。马修老师在一次偶然的音乐课上,慢慢地挖掘出了学生的优点。马修老师觉得他们有音乐这方面的天资,首先给他们安排低音、中音、高音,再安排他们各自的职位。莫翰奇是一个主人公,他可是哈善校长的眼中钉,所以每次处罚都该会有他的份儿,但,他喜欢唱歌,他可以面临处罚的危险,还到教室里唱歌,终于,有一天,马修老师发现了莫翰奇的歌声,并到后来,让莫翰奇独唱。可是,他们唱歌可不是一路顺风的,刚开始唱歌,就被那哈善校长给拒绝了,可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在他们睡觉的地方,偷偷摸摸地唱着歌,最后,麦神父和萧老师向校长哈善反复让公爵夫人听一下他们的歌声,哈善校长听烦了,只好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到了最后,他们的歌声唱给了公爵夫人听。唯独莫翰奇没有,因为他是独唱的。后来,哈善校长因为学校被孟丹给烧了,竟然无缘无故的把善良的马修老师给开除了,但,后来好人还是有好报的,坏人可是有坏报的,不久后,哈善校长因教育太强迫,所以被开除了。
看完了这个电影,我内心的感受可有不少了。
我学校的老师就是像哈善校长一样,戴着有色眼镜说话。我们班上的学霸张小雨是老师的最佳助手,而且学校、街道的各种比赛不是第一,就是并列第一,给老师的脸上添了不少光彩呢!可我们班上和张晓宇相反的弱爆者朱小懒是老师的一颗臭钉子,每次考试永远都离不开不及格。可有一天,他俩竟然吵架了。“你干嘛打我啊,神经病!”朱小兰大喊大叫地说。听到这一声音我们的老师飞快地来了,说:“怎么回事?”“肯定是朱小懒干的!朱小懒你把张小雨干嘛啦?”老师一下子就把矛头指向了朱小懒。接下来,我们班的老师就大骂朱小懒洗清坏名,可老师根本就不理睬,一点儿也不听,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
这放牛班的春天,令我有许许多多的感触。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这是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主人公马修老师的经典台词,也是能让我们受益一生的一句话。
在“池塘之底”男子寄宿学校中,有各种各样的坏学生,他们偷钱、诈骗、打群架、辱骂他人,甚至还放火,抽烟,简直是无恶不作!他们的校长便使用各种手段去严惩他们:鞭打,抽脸,关禁闭,做劳动……可这不但没有阻止他们,反而使孩子们更加猖狂。
就在这时,来了位矮小的新代课老师,他就是当年失业的大音乐家马修。马修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突然发现孩子们特别爱编歌曲骂人,有几名学生甚至有着几乎是上帝赐予的金嗓子,于是他就试着用音乐救赎这些所谓“无药可救”的孩子们,居然让他们乐观起来了,建立一支合唱团,他还成功驯服了禽兽班“危险问题少年”等级的新学生孟丹,让他成为了自己合唱团中的男中音!最终,当所有人都出去了,校长也去领勋章时,孟丹烧掉了“池塘之底”男子寄宿学校……
在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马修。他从来不惩罚学生。对于学生,他宽容对待,当皮埃尔被关禁闭,皮埃尔的母亲前来看望他时,马修没有说皮埃尔被罚的事,而是说皮埃尔牙疼去看医生了,皮埃尔的母亲只好扫兴而归;对于校长,他横眉冷对,就在他即将被辞退的时候,他当面指出校长的粗暴自私、追名逐利,对别人没有丝毫信任之意与变态心理。
马修之所以能够做出这些事来,靠的是什么?是工薪的诱惑吗?不,做好做坏都是得那么多工资,他靠的是职业信仰!毕竟,他是一名教师,教育孩子们是他的职责,既然他擅长音乐,那就用音乐去感悟心灵,教化学生,激发天赋,培育人才!正如他对皮埃尔的母亲所说:“我不但有孩子,而且有六十个孩子!”
我最不喜欢校长哈森。他是个追名逐利的人,与马修相比,刚好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哈森眼里,名誉、金钱是最重要的,学生通通是他的摇钱树,赚钱机器。他的职业就是处罚学生,他只会坐等他人之功,独占他人之成功之果,我觉得,他才是真正的心理变态,而不是那些天真的孩子,不过,后来有一幕,我看了特别解气,那就是孟丹烧学校的那一幕。像那种地狱般的地方,本来就不该有,看到哈森垂头丧气的样子,我不禁想到:“恶人恶报!”
马修先生对于孩子们到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春天,意味着阳光,意味着通往心灵的一扇窗。是他——马修,让孩子们走出地狱,变得乐观起来,行走在阳光大路上,获得了生命真正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当又一次细细品味了这部影片后,我深深为其中马修老师崇高的教育境界所感动。生活失落的马修老师应聘到了一所问题学生的学校“池塘之底”,他没有像校长那样残忍的对待学生。他对学生怀着一份深深的宽容之心,当孩子犯错时,他善意的替学生隐瞒,是为了让学生免受体罚。更为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音乐让学生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孩子一个个有了自己理想的翅膀,他们有了生机和活力。其中马修老师最成功的学生是一个叫莫杭治的学生。莫杭治在大家的心目中是个有着天使脸蛋的恶魔,但是马修用音乐点燃了他的人生理想,他的潜能被充分挖掘了出来,在一次展演中,马修老师在莫杭治的眼中看到了莫杭治的自豪、被谅解后的快乐和感激。马修老师指引莫杭治走上了音乐之路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当一个偷窃巨款的学生郭邦说出要买一个热气球的时候,马修老师没有嘲笑他,只是悄悄地隐瞒了真相,最后他被校长解雇了。他没有后悔,当孩子们为他送行时,他感觉到“每寸肌肤都透出了喜悦和乐观”。
作为一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个体,有着自己的个性。他们有时逆反、有时犯错;有时他们会不做作业不听课,违反校纪校规。个别顽劣的学生会让教师深切感到自己教育的无助感和挫败感。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因此而奚落或者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教师在教育中要象马修一样用爱心和耐心对待学生,不挖苦和讽刺学生,用一颗宽容之心去感化学生。有时宽容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他能引发学生愧疚感,进而引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当然仅仅有一颗宽容之心还是不够的,教师有责任找到合适的途径去引领学生成长。马修老师是用自己擅长且喜爱的音乐,而我们呢?那应该是能够唤起学生生命气息的,或许是生活中的某一个事件、某一个故事、某一个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象马修一样,教师不应该有功利性,而要用自己的宽容、爱心和教育艺术去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这样,师生间就能演奏出人世间最美妙的乐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