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写作 > 观后感

《狼图腾》观后感

时间:2025-09-24 13:19:27
《狼图腾》观后感

《狼图腾》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狼图腾》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狼图腾》观后感1

《狼图腾》是中法合拍的一部电影,改编自姜戎同名小说,采用3D实景拍摄由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冯绍峰、窦骁、昂和妮玛、巴森扎布等演员主演。故事主要叙述了1967年,北京知青陈阵(冯绍峰饰)和杨克(窦骁饰)以知青的身份来到了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结识了蒙古族牧民毕利格(巴森饰)、噶斯迈(昂哈尼玛饰)一家,也见识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的动物:狼。在与狼群的接触过程中,陈阵对这一物种有了强烈的兴趣,甚至有了想自己养一只小狼的念头。

就在此时,一群外来人贪婪地掠夺了狼群储存过冬的黄羊,打破了狼群和牧民之间的生态平衡。而以场部主任包顺贵(尹铸胜饰)为首的生产队员更是发起了一场灭狼运动,让狼群和人类之间的关系陷入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因而出现了影片中“围攻黄羊”、“狼马大战”和“夜袭羊圈”的悲壮场面。“狼马大战”场面最为惊险和让人震撼。淋漓尽致地还原了这个突出展现狼性、以及狼群超高团队协作力和战斗力的情节。这场狼群报复性的厮杀发生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暴风雪之夜,在群狼的追逐包围下,狼、马、人混战一团,无数惊马在夜里狂奔直至冲入冰湖中,场面惨烈。

许多人用“《狼图腾》是一面镜子,能够照出我们的诸多不足。”来评价这部原著和改编后的这部电影。也有人说:“狼既有九曲回肠的温柔,又有它的奋不顾身,也有它的穷凶极恶。穷凶极恶是为了种族的繁衍,不是为了种族的奢侈,它吃饱了就完了,不会太浪费资源。”“狼的世界折射出我们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要团结合作。”

《狼图腾》观后感2

寒假里我终于去看了等待已久的电影《狼图腾》,早在几个月前的预告一直勾着我的念想。以前看过文字版的《狼图腾》小说,也看过不少关于狼图腾素材。

这次能够看得到电影版本,心理非常的兴奋!这部电影画面始终让我震撼,苍凉自由的草原在巨幕的展示下更增添了神圣和凝重。不知是否胶片的缘故,镜头呈现的自然之美象浓重的油画笔触充满质感和原始的张力,使我联想到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与何多苓的《春风已苏醒》。影片力图从动物与人的冲突对立关怀中重新引发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思考,虽然故事铺排较平淡,但演员们生动真切的表演加上自然风光的纪实表现完全抵消了叙事的缺陷。

影片主要叙述了:一个对大草原有着向往,充满热忱的青年陈阵,对草原狼的恐惧和敬畏化成了狼的图腾。在大草原上生活的日子里陈阵从对狼的惧怕到克服了对狼恐惧心理,在到收养了一只草原狼,整部影片由始至终的凸显了大草原上人与狼产生的扑朔迷离的故事!

影片的最后蒙古族女人放走了这只被圈养的草原狼,即便这只狼曾经伤害过自己的孩子。她谙熟这世间的法,一切都是因果,草原狼是不能被圈养的,恐惧依然会在,人可以面对和度过而不是认为自己可以掌控或者是消灭内心的恐惧。

单从摄影的角度来说,本片绝对的气势磅礴。大草原的雄浑壮美一览无遗。可想而知拍摄难度极大,完全不用特效的实景拍摄,特别是群狼追赶军马到冰湖的那场戏,深夜,航拍,各种特写······相当震撼。没看过原著,但能感受到原著的气息,从狼身上的秉性反思人类的贪恋。可电影涉及到的仅仅只有表象,没有触及心灵,相比瑰丽的影像,人物和故事显得太单薄。

《狼图腾》观后感3

"今天,电影院观看了《狼图腾》,片中的精彩画面和语言给我强大的震撼,催使着我写了这篇读后感。重要的是让我们在脑海中重新认识了草原狼,重新认识了草原,重新认识了我们的历史,重新认识了我们人类自己,,狼性与人性的碰撞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狼的团结,狼的勇敢,并且把狼与人对比开来,在神圣的狼面前,人是多么的愚昧,正如无知的羊把菜根吃尽,自寻死路。他们很少各自为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即便是它们被牧民、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它们依然会镇定自若、阵型不乱。

狼是智慧的,这一点在草原上狼不杀猎物时体现的淋漓尽致,它们的每一次攻击都堪称经典,狼的每一次侦查、布阵、伏击、奇袭的战术;狼队气象、地形的利用组织严密,很有章法。

狼是勇敢的,狼从来都不畏死亡,他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自己去撕咬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猎狗斗杀中,狼也是前仆后继,即使战斗到最后一条也毫不畏惧。

在那片草原上,他们是实实在在的王者,谁与争锋?在草原上,人类成了名副其实的学生,从狼那里学来了智慧、团结和勇敢与生存

狼,是草原生态平衡的守护者…….

当我看到一匹大狼被一辆吉普车狂追了20公里,费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带着不屈的眼神轰然倒地的那一刻。我再也读不下去了,那一刻的我觉得狼就是英雄,而人,成了最卑劣的动物。它震撼了我们现在已经不会轻意感动的灵魂,让我们在看过之后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无尽地思索。

“你试图优秀,就要找个狼一样的教练来训练你吧!”恐怕是最适合我此时最需要的一句话。

《狼图腾》观后感4

而小说中人物的塑造则面目模糊甚至虚假。先看作者着力刻画的蒙族人物。全书中的第一智者毕利格老人,一望而知只是一个象征符号,作者硬生生编造出来的一个用于说教的工具罢了,具体原因非我这完全业余的普通读者所能说明,只要有阅读过几十本小说的经验就能感觉到。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这么智慧的老人存在,但作者把他作为一个小说人物则塑造的很虚假。既然只是一个没有文化、奴隶出身的人,怎能时刻都在与主角进行汉蒙文化比较的讨论与交流,说出那么多睿智的话呢?勇士巴图在马群保卫战惊鸿一现后,便没有什么戏分了,此人塑造的虎头蛇尾。本来我一直以为可以在后文看到有关他的更多更精彩的故事,然而我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小说这个完全让人出乎意料的情节倒是有些欧.亨利的味道啊。其实作者完全可以通过对他的描写表现蒙族人民的勇敢彪悍、豪放坦荡等等优点,而不是一味干巴巴的大唱赞歌,这才叫小说手法。只有嘎斯迈与巴雅尔两人虽然戏分不多,却个性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至于小说中的汉族主人公,则形象苍白平面,在本书描写的年代里没有感觉到起伏变化,不象知青,更象一名老成的文化比较学学者。

其次,来看看这部学术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述方法。

那些诸如环保、生态平衡的论点,虽不新鲜但绝对正确,我要举双手赞成。但是,观点没错,实现方法却很需要商榷,这些问题即便是专家们,也无法轻易研究出解决之道,而且这并非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本书的主旨无它--血统论罢了,其他的只是高贵血统民族的必然表现。

《狼图腾》观后感5

狼,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贪婪、自私、凶狠的坏蛋。却也有人视狼为神,向往狼的自由,尊敬它 ……此处隐藏4316个字……仿佛是亲戚似的,互相关心,除了一些小矛盾,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所以陈阵在老人眼中不是一个打扰草原的“外来户”。

《狼图腾》观后感12

下午是我们第一次在学校观看电影,而且看了一部意义深远的一部叫《狼图腾》的电影,虽然以前已经看过一遍,但今天看的这一遍给了我不同的感受,有了新的认识。

故事发生在草原上的蒙族人,他们每天都在放着牧,但常常被狼成群结队地攻击,导致放牧的羊被狼群吃掉其中的几只,因此草原上的人都很憎恨。他们每年春天都会去狼窝里掏狼仔,然后拽着尾巴向天上抛去,是为了把他们送到当地人信奉的神“腾格里”那去,人们一次次做着过激的行为,狼也开始报复他们。先是把上等马逼到湖水里冻死,再在晚上爬到羊圈吃羊,令人们损失了巨大的经济。不过从东边来的蒙古人过来后用更加残忍的手段猎杀狼者,在肉下面埋炸弹,用枪追着他们打(为了获得狼皮),直到最后,狼被杀得寥寥无几,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幸亏有了男主养的一只小狼,那片草原上的狼群才得以繁衍。

看完这部电影感受至深,不是为了狼群的坚强、勇敢、团结的精神而感到敬佩,而是人类的邪恶和自私而感到愤怒。我们本可以与狼和其它动物和平共存,甚至我们和一些动物还“互惠互利”,但我们人类非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屠杀他们,导致他们的生存和栖息地受到破坏,从而有些动物遭到灭绝。每次看到一类动物我们都会感到惋惜和伤心,可是没有想过这类动物的灭绝是因是因为什么呢?我想大多数原因都是我们人类“霸占”了吧!这部电影能解释为什么一类动物会很快灭绝,答案在最后已经明了。

所以同学们不要再看到:“某某动物与某某某年灭绝”类似这样的信息,只是口头上的惋惜了,一定行动起来,积极参与保护野生动物活动,即便是我们这点微薄之力,也能在动物保护起到巨大贡献的!

《狼图腾》观后感13

狼这种动物,原本在我心里是极其凶恶和残忍的。在童话里,狼更是一种反派角色:什么《小红帽》呀、《三只小猪》呀,直接是把狼当作愚蠢而凶残的生物在描写。

可是当我看完《狼图腾》这个电影后,我觉得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狼是一种十分有智慧的动物:它们会利用各种有利地形来围剿猎物,成功率很高;它们的最大本领就是团队合作:利用群体的作用,捕杀比它们大的动物;它们的目光长远,懂得食物不可一次性吃完,有储存粮食的习惯;它还是草原上的清道夫,对动物的腐尸乐此不疲,既清洁了草原,也预防了病菌的传播……

它们用这些类似于《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的手段和方法在草原上生存了千百万年,成为了草原上食物链的顶端。它们这种强悍、智慧、敏捷、勇敢的精神受到了蒙古民族人民的崇拜。然而,影片中以包顺贵为首的农耕民族的插入,打破了草原上千百万年的生态和谐。

他们开始在草原上设陷阱 ,中陷阱的狼死的死,伤的伤,而狼是一种记仇的、有尊严的生物。幸存下来的狼群眼睁睁地看到自己的同胞被猎杀,就开始了复仇——闯进羊圈大开杀戒,那些外来人就肤浅地认为草原狼对人类只有害,没有益。于是,他们更加疯狂地杀狼,用枪打,用车追,甚至以破坏草原为代价地用火烧,一只只蒙古草原狼倒在了血泊中……到了最后,除了陈阵养的狼之外,草原上的狼全部被剿灭。这悲惨的结局深深地打动了我。

在我眼里,狼是伟大的,虽然那些农耕人民是为了缓解饥荒而打狼,可我觉得他们才是残忍的、自私的、目光短浅的。

看了《狼图腾》这部电影后 ,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食物链是一环扣一环的,任何一个你觉得有害的生物都不能赶尽杀绝,否则将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同时也会让自己付出惨重的代价。

《狼图腾》观后感14

朋友推荐我说,《狼图腾》这部电影非常不错。我也总是给自己找借口说自己很忙,没时间看。因此,一直也没有看这部电影。暑假快要到了,我也想给孩子囤一些书,想给孩子选择一些适合孩子读的好书,也正好借这个机会,陪女儿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

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那一幕幕人们追狼、捕杀狼群的残忍画面一直浮现在我眼前……

说到狼,我们人类总会用“凶恶”、“凶狠”“残暴”等字眼来形容它们。可是,当我们看过这部电影之后,你也许会改变一些看法。

在这个自然界里,存在的这一切的生物,大家都是一个生物链,相互依赖生存着的。但是,就是我们的一部分人类,就是我们那一部分“残忍”、“贪婪”的人类们,用他们沾满鲜血的手,去把一个美好的安宁的社会破坏掉了。

像我们电影里面的蒙古额仑大草原里的牧民们,他们十分善良,他们和狼群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就是与狼和平共处。当狼群把黄羊追到湖里,这里的牧民们为了自己生活所需,只取走了很少的一部分黄羊,其余的大部分黄羊牧民们依然给狼群们留下来,因为牧民们知道,这些黄羊是狼群们为过冬而储备的食物。可是,一群外来人的的贪婪,他们取走了湖里所有的黄羊,连一只都没有给狼群们剩下。结果导致狼冬天时,没有食物可吃,不得不去攻击那些善良牧民们的马群,导致牧民们死伤惨重,让狼群和人们之间少了和平,多了残忍,同时也打破了狼群和牧民之间的生态平衡。

接下来的日子里,以场部主任包顺贵为首的生产队员更是发起了一场灭狼运动。掏狼窝、追杀狼、用炸药炸狼……让狼群和人类之间关系陷入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狼图腾》观后感15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狼图腾》这部电影,《狼图腾》让我了解到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差异,在人与自然、人性与狼性、狼道与天道之间似乎存在着追求关注和焦点。

这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史诗般的电影,给我们展示了在宽广、辽阔、深沉、静谧的蒙古大草原上,蒙古游牧民族对狼图腾的崇拜,演绎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也从新的角度给我们探讨了狼性和羊性以至国民性的深刻哲理。

主人公陈阵养的小狼活灵活现,把狼性的热爱生命与顽强的忍耐力更刻画的栩栩如生:在对待食物上,小狼对喜爱的食物居然可以先观察在偷袭;对烈日的暴晒,小狼能想出用挖洞的方法隐藏身体;对脱离家园的迁移小狼可以一次次宁死不屈的和牛马车抗争也不妥协

在部电影里,我看到的狼是智慧的、顽强的。它们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以团队的名义,与人类进行抗争。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群中的友爱与亲请无不震撼着我的心灵。狼在捕食时表现的确极为残忍,但狼只在饥饿时才捕食,只有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去攻击牲畜和人,这比饱暖思欲,物欲横流,贪得无厌的人不知高尚多少倍。狼天性怕光、怕火、怕人,却惟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这种精神不正是强悍进取的精神吗?我也深深地被这种“令人不得不崇拜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强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所折服。

狼捕杀猎物的时候体现的智慧更是令人折服,它们的每一次进攻都堪称经典。它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不胜’。在狼与人的争斗中,这种智慧也随处可见。为了不使狼群暴露,独处而被人发现的狼,往往逃向与狼群相反的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群体。这绝非聪明,而是智慧。

朋友,我们要像狼一样,学会像狼一样,强悍智慧,勇于进取。

《《狼图腾》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