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7-19 11:01:24
语文教案模板汇编6篇

语文教案模板汇编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27课:

(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学生: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老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学生之间的争议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

上一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篇课文,现在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是什么?

(“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残疾青年,他每个星期天都来这里画金鱼。“鱼游到了纸上”意思是说这位青年画的金鱼十分形象生动,像活的那样在纸上游动。学生可以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只要大致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行了。)

2、你是怎么知道这位青年是聋哑人?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从来不说一句话”“没有任何反应”,和他胸前佩戴的“福利工厂”的厂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聋哑青年。如果是会说话的人,不可能从来不说一句话;如果是听得见的人,那么在众人的赞叹、议论声中,不可能“没有任何反应”;“福利工厂”一般是专为残疾人开办的工厂。)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

2、轻声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3、指名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学生讨论: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第三段(5~8自然段)讲“我”通过看这位青年画金鱼,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第四段(9~13自然段)讲“我”对这位青年产生了敬佩之情。

4、出示生字生词卡片,用指名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致”是翘舌音,“聋”是后鼻音。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和停顿不恰当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2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一首给大家听听?

2、对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大家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走进这座宝库,再领略两首古诗的美妙情境。

二、学习古诗《元日》。

1、读——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读准诗题、作者、读通每一句诗。 (2)抽生读,检查字音及停顿情况。 (3)将整首诗读得正确、流利。

2、看——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仔细观察图画,然后再读读古诗,从中知道了什么? (2)互相交流。

3、议——探究协作,读中悟情。 (1)以小组议议,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词语还没有读懂。 (2)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屠苏、瞳瞳日、新桃、旧符 (3)说说诗句的意思。

4、评——多元评价,品析美读。 (1)读出你的感悟,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2)教师相机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3)古诗赛读,师生互评。

5、诵——积极展示,深情诵读。 采用“对诗”、“诗句接龙”等形式反复吟诵,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放手让学生按照“读——看——议——评——诵”的方法自学。教师只作必要的指点即可,重点引导学生质疑讨论:这么冷的天,渔翁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 作业超市: 1、收集王安石的诗,读一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背诵 2、收集柳宗元的诗,读一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背诵 3、收集课外你喜欢的古诗,试着理解 4、模仿古诗自己也写一首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1、学会3个复韵母ao ou iu及四声,读准音,认清行,正确书写。

2、能较熟练地拼读音节词句,培养自学音节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会3个复韵母,较熟练地拼读音节词句。

三、课前准备

卡片、课件

四、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出示卡片:a o e I u v 齐读,问:它们都是什么? (单韵母)

出示Ai ei ui 以及四声,认读。说说复韵母怎么发音。

2、我做你猜:师摆口型,生猜学过的复韵母。

二、情景图

过渡:同学们表现很棒,老师奖给你们看一幅美丽的图画。出示情景图。

师: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学生说话。

相机出示情景儿歌,领读。

三、学习音形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三个复韵母就藏在这幅图中,板书课题。指说它们的组成。

1、ao

它藏在哪里呢?

学生可能说在棉袄的袄里,把袄读平了就是ao的读音。评价。

范读(生看口型),领读,开火车,指读。

2、同样的方法教学其他两个韵母。

3、比较iu和ui

指说区别,引导从形和发音两方面区别。

4、游戏巩固。

做找朋友的游戏。

5、认读卡片上的这三个复韵母,齐、开火车、指。

四、课间休息操

五、学习它们的四声

1、出示它们的四声纸条,(不带调号的)贴在白板上。复习戴帽歌。

2、师生同给复韵母加调号。

3、齐读、小老师领读,打乱顺序指读。

4、说词。你在哪些词语中见过这些韵母?指说。师出示课件,领读词语。

5、游戏巩固:

“比耳朵”:师读韵母,生找出它的位置,用手指表示。也可以生读生找。

六、写一写

拼音宝宝陪我们学累了,该回家了,它的家在哪儿呢?下面我们一起把它送回家。

指说送到家时要注意什么?

……此处隐藏3392个字……一株怎样的夹竹桃?(默默无闻、不张不扬)

c.指导朗读。虽然是不起眼的,不是特别亮丽的,但夹竹桃不服输,永远坚持。它生生不息,散发着蓬勃的生机。夹竹桃的这份常开不败、默默无闻,就是可贵的——韧性。

(2)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a.“无日不迎风吐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b.想象体验:

在和煦的春风里,你看到了什么?

其他花——( )夹竹桃——( )

在盛夏的暴雨里,你又看到了什么?

其他花——( )夹竹桃——( )

在深秋的清冷里,你还看到了什么?

其他花——( )夹竹桃——( )

此刻你看夹竹桃,迎风吐出得还仅仅是枝头鲜艳的花朵吗?(它吐出的是一种精神,是顽强的生命力,是一种笑对困难的豁达。)这就是韧性。

c.指导朗读。不张扬,不起眼,这正是“柔”的一面,但它又是坚强的,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它都能坚持,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正是“结实”的一面。这就是属于夹竹桃的韧性。

(3)所以季羡林先生说——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4.夹竹桃陪伴了哪些花呢?让我们一起去季老的小院看一看吧!读第三自然段

(1)数一数,这儿一共介绍了多少种花?(14种)课文题目为“夹竹桃”,著名的语言学家、散文家季羡林先生为何洋洋洒洒用了200来字,一口气介绍了14种夹竹桃以外的花,是浪费笔墨?还是离题万里?

原来写其他的花是为了对比,衬托出夹竹桃的可贵韧性(板书:对比衬托)。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季老院子开得热热闹闹的花儿们。能用第三自然段中的词语来形容一下吗?

出示:花团锦簇 满院生辉 五彩缤纷 美不胜收 花开花落 万紫千红

(3)反复导读句子: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在和煦的春风里,人们赞美迎春花是春天的使者,人们赞美“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意,夹竹桃——

在盛夏的暴雨里,凤仙花、石竹花五彩缤纷,令人赞叹,夹竹桃——

在深秋的清冷里,许多花都收敛了笑容,只有玉簪花和菊花傲视风霜,夹竹桃——

难怪季羡林感慨地说——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三、读写结合,感悟奇妙幻想

1.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仅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请你细细品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看看夹竹桃引发了作者哪些幻想?为什么会引起这些幻想。

2.多么美丽的幻想,你来猜一猜,引起作者幻想的可能是什么原因?

或许引起作者幻想的是花香,理解“袭”

香气从花枝上袭了下来,一个袭字,体现的是突然的,强烈的,令人无法阻挡的。花的香气浓浓烈烈,毫不客气,渗入到你身上每一个细胞,令你无法的阻挡,沉醉在这种香气里。

或许引起作者幻想的是月光。“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或许能引起作者幻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喜欢。作者对夹竹桃有情意。喜欢,有情意才能赋予它美丽的想象。

就这样,作者站在自己喜欢的夹竹桃下,香气,月影,树影,作者顿时就恍惚了,就有了许多的幻想,就为我们创造了这美丽的意境。

3.每一种幻想就像是一幅画,每一幅画都能为我们创造一份独特的意境。提到画,想起一个故事,宋朝时,一位考生围绕考题“踏花归来马蹄香”,画了几只蝴蝶飞舞在奔走的马蹄周围,赢得了赞誉。你觉得在他的这幅画了,什么可以称之为点睛之笔?

【出示:踏花归来马蹄香的图片】在这幅画中,以蝴蝶在马蹄周围飞舞表现了踏马归来,马蹄还留有浓郁的馨香。香的意境淋漓尽致展现。

4.那么在作者的一幅幅幻想之图里,你觉得哪里描写的最为传神?

【出示: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在作者的幻想里,什么都活了。让人读着读着,也就陶醉在这样奇异的幻想世界里。在作者的幻想中,有静态的描写,有动态的描写。

接下来再请同学读读这几个美丽而奇特的幻想图,用自己的朗读来创造这美好的意境。

5.练笔: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在朦胧的月光下,在夹竹桃的浓香里,同学们一定也和作者一样沉醉其中,会产生许多幻想。那就让我们写下来吧。

四、感受花色,体会奇妙有趣

1.学到这,我们发现课文的第二小节还没引起我们的注意,这一小节是在写什么呢?请你自己去读,去发现。

2.课文的第二小节和第五小节一样也是在写夹竹桃的奇妙有趣,由红色的花朵联想到火,由白色的花朵联想到雪,火上有雪,雪上有火,火雪相融,只不过第五小节幻想中的奇妙有趣更富有神秘奇幻的色彩。

3.齐读,体会夹竹桃的奇妙有趣。

五、由花及人,拓展升华

1.补充资料:(出示)

季羡林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术泰斗”。和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历经艰难困苦,但爱国家、爱人民始终不渝,他不懈奋斗,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社会、服务于人民。他说:好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牛棚杂忆》一书。

20xx年感动中国颁奖词是这样写的:(出示)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2.你又有什么体会?

读到这里,我们已然了解为何季先生独爱夹竹桃了,这样的——(引读最后一小节)。

读到这里,我想我们也爱上了夹竹桃,因为: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们许多幻想,我们爱上了夹竹桃。

3. 读题:最后请同学们再读课题,愿夹竹桃的精神对你们有所启迪。

4.作者说,我爱上了夹竹桃。课文学到这,老师相信不仅仅是作者爱,借助作者的文字,我们也一定情不自禁地爱上它:夹竹桃。不仅季羡林先生喜欢夹竹桃,古时候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喜欢夹竹桃,请同学课后可以去从其他作家的笔下去欣赏夹竹桃的风姿。

六、作业

1.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仿照课文中反衬对比的写法,写一写我们身边具有夹竹桃一样品质的人或事。

板书设计: 夹竹桃

花期: 韧性可贵

花影: 引发幻想

《语文教案模板汇编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